深网:常驻深海的海底观测网,深海观测,不仅需要从海面向下探索,而且需要从 海底向上观测。深网指在海底布设联网传感器阵列,形成长期、连续、多参数的综合观 测系统。其作用在于实时监测海洋环境动态(如温度、盐度、洋流)、追踪温室气体循环 路径及气候变化的深海源头。通过覆盖大范围、长周期的观测能力,深网解决了深潜技 术受限于时间与空间的不足,成为系统性研究深海长期演变的核心工具。
3. 深海科技的提出是出于哪些方面的考量,我国有什么技术积累?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深海科技”,这背后是国家对未来资源、科技、经 济和国防安全格局的深层次考量。 深海科技的突破是保障我国资源安全与能源自主的核心战略之一。随着陆地和浅海 资源开发趋近饱和,深海资源逐渐成为缓解能源对外依赖、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方向。 深海蕴藏着丰富的战略资源,包括多金属结核、稀土元素、可燃冰以及深海生物基因资 源。例如,南海和西太平洋海域的可燃冰储量预计相当于我国陆上石油天然气总量的数 倍,其商业化开采有望大幅提升能源自给率。此外,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可减少对国际 市场的依赖,规避地缘政治风险。 深海能力的提升能打破传统海权竞争的岛链封锁,实质是通过技术制海权强化国防 安全,为应对复杂国际局势提供战略保障。深海不仅是潜艇隐蔽活动的天然屏障,更是 未来水下通信、侦察和作战的关键领域。我国海域辽阔,但南海、东海等区域存在主权 争议,强化深海监测和防御能力有助于维护海洋权益。例如,深海监听网络可实时追踪 他国潜艇动向,而无人潜航器和智能水雷技术能有效构建“水下长城”。 深海科技是典型的高精尖领域,其技术攻关将全面拉动产业链升级。深海探测需要 突破极端环境下的材料科学、能源供应、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以“奋斗者”号载人深 潜器为例,其国产化率超过 96%,带动了精密加工、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等数十个细分领 域的技术迭代。例如,深海机器人技术可迁移至工业检测、灾害救援等领域,而深海生 物酶研究已应用于生物制药。这种“深海+”的产业扩散效应,将助力我国制造业向价值 链高端攀升。
深海经济被视为“蓝色经济”的核心增长极,有望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引擎。2024 年 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达 10.54 万亿元,深海经济占比超 20%,成为新增长极,涵盖资源开 发、装备制造、海洋旅游和碳封存等多元领域。例如,南海可燃冰商业化需配套港口建 设、LNG 运输和环保服务;深海数据中心利用海水冷却降低能耗;而深海文旅正成为消 费升级的新热点。此外,深海基建投资具有“乘数效应”,能带动钢铁、船舶、通信等行 业增长。 深海科技发展是我国长期战略规划的系统性部署。从“十三五”到“十四五”,国家 先后出台相应政策,明确将深海列入科技创新 2030 重大项目。财政层面设立海洋发展 基金,税收优惠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既是对既有战略的延续,也 是向国内外宣示中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转型的决心。
我国在“深潜”、“深钻”、“深网”等深海技术方面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 跨越,形成了覆盖全海深探测、资源开发与科学研究的综合技术体系。在载人深潜领域, “奋斗者号”2020 年创下 10909 米载人深潜世界纪录,其钛合金耐压舱、智能控制系统 等核心技术国际领先;无人装备中,“海斗一号”无人潜水器、“海燕”水下滑翔机实现 万米深渊自主探测与采样。资源开发方面,我国突破 1500 米级可燃冰试采技术,“深海 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实现 1500 米油气商业化开发,自主设计建造的深海钻采装备打破 国外垄断。技术体系上,已具备高精度地震勘探、多波束测深、海底观测网等全链条能 力,国产化装备大幅替代进口。科学领域依托“科学号”“大洋号”等科考平台,在深渊 生命演化、地质构造等领域取得多项原创成果。
4. 哪些沿海省份正在筹划海洋产业发展,政策倾斜方向是什么?
在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深海科技的战略背景下,各沿海省市纷纷筹划并 布局海洋产业发展。上海发布《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 年)》及《上海市 海洋观测网规划(2025-2035 年)》,印发《关于推动上海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 现代海洋城市的实施意见》,系统布局海洋产业升级和观测体系。深圳通过“深海未来 2025”大会,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布局深海、极地等战略领域,与华为、腾讯等签 署合作协议,构建“蓝色伙伴关系”。浙江聚焦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部署“开 年即开拼”行动。厦门拟出台《进一步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科研创 新、产业扶持等四方面加大支持。青岛通过《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行动方案》, 锚定“4+4+2”重点海洋产业方向,加速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重大项目招引。
复盘上述政策规划,“海洋信息化”为优先建设方向。直接的体现是上海明确出台 海洋观测网规划与深圳海洋局和两大科技巨头合作,聚焦海洋数字孪生、AI 算法开发、 智能装备三大核心领域。以深圳为例,此次聚焦的三大领域分别为:1)海洋数据建模; 2)三维海底建模;3)深海装备智能运维平台。海洋信息化之所以成为优先建设方向, 主要因其能够显著提升海洋资源开发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强环境监测能力,并为海 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是实现海洋科技创 新的重要抓手,符合国家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战略方向。
5. 深海产业链上下游是什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